全球高齡化趨勢之下,智慧醫療商機龐大,台灣憑藉醫療與科技兩大優勢,許多新創以此為主題投入創業,其中不少具備發展潛力。由國科會指導、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執行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 FITI)114年第一梯次的8組決選團隊,其中3組鎖定健康醫療領域的創業團隊,以具市場轉化潛力及執行成熟度榮獲創業傑出獎,並各獲新台幣100萬元創業基金。
財團法人智榮文教基金會暨FITI計畫榮譽教務長施振榮董事長在勉勵新創團隊時表示,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創造價值,然而創業若不賺錢就無法永續。為了永續經營,創業者需要站在市場角度思考,如何把公司的隱性價值轉換為讓目標客戶能買單接受的顯性價值以達到價值交換,以及兼顧各方之間的利益平衡,這是重要的關鍵。
國研院表示,FITI計畫自2013年創立以來,鏈結竹科、中科、南科管理局等資源,已培育968組團隊、催生559家新創公司,並吸引逾125億元民間投資,其中FITI也特別感謝台積電與宏碁基金會對新創團隊的長期支持。
FITI計畫總召集人劉宥彤也表示,新創團隊在創業後會面臨3個結果,最樂見的是創業成功,創業者達到財富自由。其次則是創業失敗,創業者能在失敗後立刻轉向,不浪費時間。最糟的是創業團隊從各種計畫中得到資金,但花費了時間、資金後,仍無法取得成功最終被市場淘汰。
3組獲獎團隊中,高醫大泌尿部陳妤甄醫師與學生所組成的iFlow Lab團隊創新研發出「EasyVoid手持式排尿測量儀器」,能彌補現有尿流速測量儀使用上未顧及患者隱私、耗費護理師人力等缺點,導致檢測比率低落等問題。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陳世杰教授帶領的口健康科技團隊,開發只要兩分鐘就可以完成檢測的「OroSaver益口拍」口腔癌AI快篩系統。陳世杰指出,篩檢者可請人使用手機拍攝全口影像,上傳到後台做比對就可以早期篩檢出高風險的口腔癌病患,解決現今口腔癌篩檢欠缺適當工具的問題。台大醫學系謝承原醫師帶領的UniEM超音波通用導航,致力於解決現今超音波打針穿刺失準的問題,其3D超音波電磁導航系統能適用市面上各廠牌超音波儀器、探頭、針,比競品導航系統更精準且更經濟。
- 首圖由國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