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產業脈動

NVIDIA 攜手歐洲模型開發者及雲端業者,加速區域 AI 發展

NVIDIA 攜手歐洲模型開發者及雲端業者,加速區域 AI 發展
  • Published2025-06-12

NVIDIA 於美東時間6月11日宣布,將與橫跨歐洲與中東地區的語言模型開發者及雲端服務供應商合作,優化「大型語言模型(LLMs)」,為企業用戶打造更具成本效益與在地化的 AI 解決方案,加速區域產業邁向 AI 應用新紀元。

參與這項合作的模型開發者與研究機構包括:巴塞隆納超級電腦中心(Barcelona Supercomputing Center,BSC)、波蘭 Bielik.AI、以色列 Dicta、法國 H Company 與 LightOn、義大利 Domyn、瑞典國家學術超級運算中心(NAISS)與瑞典國家圖書館 KBLab、斯洛伐克政府、阿布達比科技創新研究院(TII)、倫敦大學學院(UCL)、盧布爾雅那大學(University of Ljubljana)及 UTTER 等。

未來這些研究機構的模型將採用 NVIDIA Nemotron™ 技術進行後訓練與推論最佳化,進一步提升 AI 回應效能與企業部署效率,並將透過 NVIDIA Cloud Partners(NCPs)在歐洲本地設立的 AI 基礎設施在 NVIDIA DGX Cloud Lepton™ 平台上執行與部署。

這些開放且具主權性的模型將作為區域 AI 生態系統的基石,深度支援歐洲在地語言與文化。企業用戶可在 AI 答題引擎 Perplexity 上使用這些模型,Perplexity 每週可回答超過 1.5 億條問題。此外,開發者也能透過 Hugging Face 與 DGX Cloud Lepton 的整合功能,在本地雲端平台上對主權模型進行微調與應用開發。

「歐洲的多元性正是創造力與創新的原動力。」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透過與歐洲的模型開發者與雲端業者攜手合作,我們正在打造一個由本地開發、本地運行的 AI 生態系統,為歐洲在 AI 時代蓬勃發展奠定基礎,驅動區域內所有產業的轉型升級。」

結合 NVIDIA Nemotron,提升模型精度與推論效率

歐洲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涵蓋製造、機器人、醫療與製藥、金融、能源與創意等多元產業。為加速這些產業 AI 化轉型,NVIDIA 夥伴們正積極推出支援歐盟 24 種官方語言的開放式大型語言模型。

這些模型中,包含針對法國開發的 H Company 與 LightOn 模型、以色列的 Dicta、義大利的 Domyn、波蘭的 Bielik.AI、斯洛伐克與盧布爾雅那大學的模型、西班牙的 BSC、瑞典的 NAISS 與 KBLab,以及阿聯酋的 TII 與英國的 UCL 等,皆專注於各國在地語言與文化特色。

所有模型將採用 NVIDIA Nemotron 模型構建技術進行蒸餾與優化,包括神經網路架構搜尋(NAS)、強化學習以及使用 NVIDIA 精選合成資料的後訓練程序。這些最佳化將有效降低模型運行成本,加快推論時產生語言「tokens」的速度,提升整體使用者體驗。

Nemotron 的後訓練工作將運行於 NVIDIA 在歐洲的 DGX Cloud Lepton 平台,由 NCPs 包括 Nebius、Nscale 與 Fluidstack 提供運算資源。

開發者將能以 NVIDIA NIM™ 微服務形式部署這些主權模型,支援在地端與雲端的 AI 工廠運行。此外,NIM 微服務也已整合 Hugging Face 上超過 10 萬個公開、私有與領域專屬的大型語言模型,擴大開發選擇。

主權 AI 模型導入 Perplexity,引領區域 AI 創新落地

為支持企業用戶多元化的 AI 需求,Perplexity 將整合這些 NVIDIA 優化後的主權 AI 模型至其 AI 答案引擎平台。Perplexity 已廣泛應用於歐洲各大電信、媒體與知識出版機構,其 AI 引擎能即時從可信來源中提取資訊、引用資料來源,並提供深入的研究輔助與任務處理能力。

「Perplexity 的目標,是讓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獲得準確、可信的答案。」Perplexity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Aravind Srinivas 表示:「將 NVIDIA 優化的主權 AI 模型整合至平台,能大幅強化歐洲地區的 AI 創新,提供在地開發、在地運行的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NVIDIA

Written By
劉 麗惠

媒體累積經驗超過20年。曾任IT home科技新聞編譯、Digitimes企業IT記者,深入掌握專長半導體、面板、電信、智慧應用等領域的分析報導,具備科技產業與國際經貿的全面性產業知識,也深入各垂直產業採訪科技應用,大量進行研究報告分析、媒體廣宣、新聞稿、企業報告書、政府計畫成果專書,每年採訪企業超過百家,產業範圍涵蓋機械、紡織、螺絲、工具機、汽機車等領域,完整累積百工百業的產業知識,深具產業科技化的分析能力。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