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永續科技

AI資料中心用電兇 海纜與高壓直流輸電成為綠能基礎建設核心

AI資料中心用電兇 海纜與高壓直流輸電成為綠能基礎建設核心
  • Published2025-02-17

隨著全球數位轉型加速,雲端運算、AI等技術的應用日益增加,導致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持續攀升。根據非營利組織Beyond Fossil Fuels日前公布的報告指出,未來6年歐盟資料中心的用電量持續飆漲,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長1.21億噸,相當於2024年義大利、德國與英國所有燃氣發電廠所有排放量的總和。此外若僅依賴已計劃好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到2030年光是資料中心就耗掉歐盟20%的新增再生能源發電量。因此,推動綠色能源成為資料中心電力供應刻不容緩的議題。

離岸風電需求擴大 支援資料中心用電

為降低碳排放並確保穩定供電,離岸風電成為各國積極發展的再生能源之一,尤其在歐洲和亞洲,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正迅速提升,以因應數位產業對綠能的龐大需求。經濟部日前表示,截至2025年1月,我國已建置7座離岸風場,離岸風電併網容量達3.04 GW,且在2024年一整年的離岸風電新增量位居民主國家之首。

同時,雲端服務供應商大廠如Google、Amazon及Microsoft也積極透過與綠電開發商簽訂購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確保其資料中心能夠達成使用再生能源及減碳的目標。然而Data Center Dynamics報導指出,許多企業雖然簽訂PPA,但礙於再生能源發電廠距離資料中心所在地太遙遠,因此實際上仍然使用化石燃料的能源。該報導也呼籲,雲端服務供應商不應只單靠簽訂PPA,而應考慮更多元的解決方案以滿足用電需求,包括就近在再生能源發電廠附近建置資料中心,或採用其他新興能源技術,如地熱、氫能或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來發電。

高壓直流輸電系統成關鍵技術 海底電纜需求同步成長

適合遠距離傳輸的高壓直流(HVDC)輸電技術,將能解決再生能源供需兩端距離遙遠的問題。隨著離岸風電發展,HVDC正成為市場焦點。相較於傳統交流輸電,HVDC具備低損耗、長距離傳輸效率高等優勢,特別適合用於海上風場將電力輸送至陸地電網。許多國際電力公司已投入資源發展HVDC技術,例如歐洲的北海風電走廊計畫,計劃透過HVDC技術將各國風電資源互聯。而高壓直流變流器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也迎來市場需求多於供給的榮景,主要業者包括日立永續能源、西門子能源等。

此外,海底電纜技術的突破將進一步支持HVDC輸電系統發展。隨著深海風場的建設增加,對於高效能、高耐壓的海底電纜需求亦同步提升,進一步推動電纜製造產業的成長,相關業者包括義大利Prysmian、日本的古河電工、住友電氣等,台灣華新麗華也與歐洲電纜大廠NKT合資華新能源電纜,看好海底電纜商機。

全球各國紛紛訂定2050碳中和目標,資料中心作為高耗能產業,其能源供應轉型已成為重點議題。透過擴大離岸風電建設、推動HVDC輸電技術,並提升海底電纜的佈局,將有助於建立更穩定且低碳的能源網絡。專家指出,未來十年內,HVDC與離岸風電將成為綠色能源基礎建設的雙核心,而資料中心業者與能源企業的合作將是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關鍵。

Written By
張 維君

媒體累積經驗超過15年。曾任電子時報記者、資安人雜誌副主編,擅長資訊安全、雲端運算、物聯網、企業IT應用、數位經濟等主題,關注個資外洩、駭客攻防等議題。擅長執行企業品牌宣傳、人物專訪、技術白皮書等編製。在媒體工作之前,曾任職鼎新電腦集團。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