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實施禁運的背後考量與影響(下)

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實施禁運的背後考量與影響(下)
  • Published2024-07-29

上篇提到,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圍堵不僅僅是貿易層面的摩擦,更是一場全面的科技戰爭。從制裁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到限制美國企業向中國出口尖端技術,再到甚至考慮禁止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敏感」產業,各種動作頻頻。

這些舉措對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無疑會造成重大影響,但也可能對美國自身及其盟友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應。

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在美國的高科技禁運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中國政府雖然大力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投入鉅額資金,但在關鍵設備和材料上仍高度依賴美國和日本等國。以曝光機為例,荷蘭ASML公司壟斷了高階曝光機市場,而在美國的施壓下,ASML已停止向中國出口EUV曝光機,未來DUV機台也會加入禁運,甚至可能透過遠端遙控禁止已經在中國的機台運作,意圖徹底斷絕中國在先進製程上的追趕之路。

除了曝光機,中國在很多其他關鍵設備和材料上也面臨類似困境。日本企業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占據重要地位,但在美國的要求下,包括東京威力科創、JSR集團等日企都在降低對中國的銷售。美國設備商應用材料、科林研發也受到出口管制影響,可能失去數億美元的中國訂單。

在關鍵技術受阻的情況下,中國半導體產業能否實現彎道超車,實現2030年70%自給率的目標,恐怕連中國政府自己也沒多大信心。

中國科技巨頭遭遇滑鐵盧

除了半導體產業,中國科技巨頭也深受美國禁運之苦。華為是最典型的例子。自從2019年5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其出售技術和零部件,華為的地位可謂一落千丈。一度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與三星、蘋果鼎足而三的華為手機,如今已跌出前五名。而在5G通訊設備市場,華為也面臨來自愛立信、諾基亞等對手的激烈競爭。

中興通訊、海康威視等中國科技企業同樣難逃美國制裁。中興通訊曾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被美國禁止購買美國技術長達三個月,直到繳納巨額罰金並接受美方監管才得以解禁。海康威視則因涉嫌參與侵犯新疆人權,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中斷了其在美國的供應鏈。在美國的層層打壓下,中國科技巨頭的全球化拓展之路變得越發艱難。

中國滲透手段反成促成各國聯合制裁的最大幫手

儘管美國的高科技禁運對中國科技產業造成重創,但也可能對美國自身及其盟友產生負面影響。半導體產業是個典型例子。美國半導體企業雖然在設計和製造某些關鍵設備上占據優勢,但在材料、零部件等環節也離不開全球供應鏈的支援。而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

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可能導致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斷裂,這也使得美國高科技產業為了自身利益不斷挑戰禁令,像輝達(NVIDIA)就根據進行限制不斷設計新產品,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已經促使中國加快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美國「知識分子」(The Diplomat)新聞網站分析,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可能適得其反,加速中國實現科技自立,削弱美國的影響力」。事實上,在美國制裁的刺激下,中國半導體產業正掀起一股國產化浪潮,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研發曝光機、刻蝕機等關鍵設備,雖然在性能上還有明顯差距,但已經是逐步擺脫對歐美企業的依賴。

此外,美國的作法也引發了盟友的不滿。歐洲和日本企業並不情願完全失去中國市場,而且擔心美國濫用「長臂管轄權」,損害他們的利益。美國主導的「晶片4方聯盟」至今難以徹底合作。

不過在中國衝擊全球貿易秩序的作法不斷推陳出新,除了挑戰地緣政治格局,甚至把警察執法和言論控制手段伸往歐美各國境內,這些作法也的確激起了歐美國家的警惕,因此,即便不樂意損傷利益,最終仍選擇與美國合作。而考量到如果沒有徹底制裁,而是仍為出口高科技產品給中國留下漏洞,那麼制裁就不會有效果,這也是美國之所以要不斷收緊制裁手段的原因。

科技全球化?恐怕未來不再包含極權國家

綜上所述,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全面圍堵,雖然可能延緩中國的科技崛起進程,但也將對全球科技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中國科技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追趕之路變得更加坎坷。

另一方面,美國企業恐怕要考量未來全球貿易格局會缺一大塊,並重新調整經營策略。全球科技產業鏈正在解體重組。這對處在產業鏈中的不同國家與各國企業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驗。

Written By
林 宗輝

媒體累積經驗超過15年。曾在Digitimes任職,擁有5年科技產業記者與技術編輯經驗、超過6年半導體產業分析工作經歷;曾在證券市場從事投資分析工作;曾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深科技)擔任研究經理;曾為財訊雙週刊撰寫產業與財經分析文章,現為波士頓Arthur W. Wood Company Inc公司半導體分析師。專長於半導體產品技術分析,市場規模估計、產銷追蹤預測、物料成本估計、技術優勢分析與競爭優勢及戰略分析等,對半導體產品技術與行銷手法有深入的研究。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