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政策

德國綠能推動有成:減少40%碳排、產值佔GDP 6.5%

德國綠能推動有成:減少40%碳排、產值佔GDP 6.5%
  • Published2024-06-06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世界各國紛紛將能源轉型作為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舉措。在這一進程中,德國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和學習的典範。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領跑者,德國多年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努力實現能源結構的低碳轉型。2023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化石能源,標誌著其能源轉型邁出了關鍵一步。

德國能源轉型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台灣作為一個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的島嶼經濟體,近年來也提出了積極的能源轉型目標,計劃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在這一背景下,深入剖析德國能源轉型的歷程、成果與挑戰,對台灣未來能源轉型的推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與政策

根據德國政府制定的能源轉型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要達到80%;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00%,同時全面淘汰煤炭發電;最終在2050年實現完全的碳中和。這一系列目標的制定,體現了德國政府對能源轉型的高度重視和長期規劃。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德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德國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通過制定優惠的上網電價政策(FIT),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可再生能源。其次,德國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發電,特別是煤炭發電。根據計劃,德國將在2038年前全面關停煤電廠,並逐步減少天然氣發電在電力供應中的佔比。再者,德國還積極推動電氣化,努力在交通、供暖、工業等領域增加電力的使用比例,為可再生能源電力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除了這些具體政策外,德國還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以保障能源轉型的順利推進。例如,《可再生能源法》明確了可再生能源的優先上網權,要求電網運營商優先購買和輸送綠色電力。

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成果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2023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55%,首次超過了化石能源發電量。其中,風電(31.1%)和太陽能(12.1%)貢獻最大,分別佔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56%和22%。德國的風電和太陽能裝機容量也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分別達到14.5萬兆瓦和8.2萬兆瓦。

德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不僅有力地推動了能源結構的最佳化調整,也為德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據統計,2023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2,700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5%。可再生能源產業直接和間接吸納就業人數近70萬,成為德國重要的就業創造者。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預計未來德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德國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貢獻。資料顯示,得益於可再生能源佔比的大幅提升,2023年德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了42%,超過了原定的40%減排目標。德國的減排成就充分證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路徑,對全球具有示範意義。

面臨的挑戰

儘管德國在能源轉型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波動性,給電網的穩定運行帶來壓力。隨著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佔比不斷提高,如何通過最佳化電網基礎設施,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成為德國亟需解決的難題。為此,德國正在大力推進儲能技術研發和應用,建設智慧電網,探索需求側管理等創新方案。

另一方面,德國在降低化石能源發電佔比的同時,也面臨著保障能源安全的壓力。特別是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不得不暫緩煤電退出進程,增加煤炭發電以應對能源短缺。

供暖、交通等終端能源消費領域,化石能源仍佔主導地位。如何加快推進全方位的能源轉型,尤其是在建築、工業、交通等關鍵領域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的使用比例,也是德國面臨的一大挑戰。

對台灣能源轉型的啟示

台灣目前仍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煤炭和天然氣合計佔發電裝機容量仍超過六成。在推動化石能源退出的同時,台灣應加快儲能、智慧電網等技術佈局,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韌性,確保能源轉型在兼顧穩定供應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一方面,台灣應持續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儲能、智慧電網、氫能等前瞻技術的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提高能源轉型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另一方面,台灣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能源轉型政策框架,在電價改革、碳定價、補貼等方面形成穩定的政策環境。

Written By
林 宗輝

媒體累積經驗超過15年。曾在Digitimes任職,擁有5年科技產業記者與技術編輯經驗、超過6年半導體產業分析工作經歷;曾在證券市場從事投資分析工作;曾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深科技)擔任研究經理;曾為財訊雙週刊撰寫產業與財經分析文章,現為波士頓Arthur W. Wood Company Inc公司半導體分析師。專長於半導體產品技術分析,市場規模估計、產銷追蹤預測、物料成本估計、技術優勢分析與競爭優勢及戰略分析等,對半導體產品技術與行銷手法有深入的研究。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