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農業光電促進糧食與電力生產  永續地球指日可待

農業光電促進糧食與電力生產  永續地球指日可待
  • Published2023-03-30

隨著全世界人口的增加,人們對糧食與能源的需求將呈倍數增長。為了同時滿足這兩種需求,科學家們與世界各國都開始重新審視農業光電(Agrivoltaics)的重要性,也讓這項技術的發展前景備受看好。像是歐盟(EU)於2023年2月初啟動歐洲研究與創新計劃(Horizon Europ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me)贊助REGACE聯盟530萬歐元,用於開發可應用於創新農業的光電技術,如利用二氧化碳增濃(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術來增加糧食產能與太陽能發電量。

農業光電是結合農業與光電設施的概念,最早由Adolf Goetzberger和Armin Zastrow在1981年所提出,但Agrivoltaic一詞到2011年才出現,指的是在農地安裝太陽能系統,並於太陽能板下方種植農作物,或飼養雞、鵝和羊等小型牲畜,甚至可以養蜂。透過土地複合利式利用,讓小農在生產糧食之餘,還能進行綠色發電,而太陽能板所累積的發電量,除了供應農地設施使用,還可賣回給台電,供應給其他家庭、企業或設施用電,不只為小農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亦降低人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創造永續地球的絕佳選擇。

有鑒於農業光電對地球的貢獻很大,全球有許多公司投入此一領域,例如以生產太陽能系統起家、後擴及到太陽能電廠建置工程的開陽投控,提供農電共生/漁電共生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已建置150座營農型太陽能農棚,裝置容量達51.43MW。其中一座位在雲林麥寮的農電共生香菇棚,業者還利用週遭閒置土地飼養蛋雞,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與農作收益。另外,專精於屋頂/地面/水面型太陽能板建置的綠色金磚科技,以雲嘉南為發展重心,積極協助當地畜牧場、養雞場及農舍於屋頂舖設太陽能板,已累積上百座農漁電案場的建置經驗。

地球永續與缺乏糧食是人類共同的課題,可以減少污染與解決糧食的農業光電,無疑具備強大的發展潛力勢必成為科技廠商爭相搶進的領域。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 Dezeen, OSU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ritten By
Eric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