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改變世界,產業界積極思考如何運用AI創新或改善營運效率,而同時AI也使企業人力供需情形產生極大變化。在此同時,全球AI伺服器市場正經歷爆炸性成長,各大供應商積極推出高運算基礎設施,以支援日益複雜的AI模型訓練和推論需求。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從推出整合型AI基礎設施AI Pods,以及結合廣泛生態系在台灣的數位加速計畫,包括人才培育量能「思科網路學院」,以解決現今企業在智慧轉型過程中面臨產品技術難上手、無落地應用與人才短缺等挑戰。
思科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創新長Guy Diedrich日前在台灣思科2025生態創新峰會強調,AI時代企業須加速提升員工技能。他指出,在摩爾定律的影響下,企業組織每18至24個月就須重新學習新技能並在既有基礎上創新。「持續性的技能提升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未來工作的必要條件,」他說。
Diedrich進一步表示,AI雖然會取代部分重複性工作,但同時也將創造大量新的工作機會。預計未來有9,200萬個工作會被取代,但也將創造1.7億個新工作機會,這中間的巨大缺口需要透過大規模的教育訓練來填補。同時,值得注意的是AI的興起,雖然使得理工科系比起人文科系更受學生歡迎,但對投入開發AI模型的工程師來說,學習人文素養以避免在AI設計過程中產生偏見更是不可或缺。「問對問題將非常重要」他說。
除了AI人才培訓的需求外,企業也積極尋求各種創新應用。過去十多年來思科透過與各國合作「數位加速計畫」,已推動超過1600個數位化專案,台灣的數位加速計畫TDA 已邁入3.0階段,實際案例包括結合營運自動化、永續、資安的高雄智慧港口專案、結合網路監控可視性的金融韌性專案、提升校園安全的AI專案,以及智慧養豬專案等。
在推動這些AI數位加速計畫的專案中,許多組織共同面臨的挑戰是底層架構的準備期過長,不知從何做起。因此能一次提供算力、網路傳輸、資料安全、資料分析與儲存的整合方案將是加速應用落地的關鍵,透過整合型方案,企業將能專注於應用的開發。
在AI新時代中,企業應持續投資於人才培育,以及選擇與合作夥伴生態系統整合程度高的數位基礎設施,將能為智慧轉型奠定穩固基礎。
- 首圖為思科創新長Guy Diedrich(右四)與思科2025生態創新峰會與會來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