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成熟IC競爭格局迎來變動,但成功關鍵絕不是靠補貼

成熟IC競爭格局迎來變動,但成功關鍵絕不是靠補貼
  • Published2023-04-13

全球半導體產能的擴展和晶片設計技術門檻的降低,包括歐洲、美國、印度、東南亞都有新廠在蓋,再加上地緣政治的影響,晶片競爭進入了新階段,其中台灣低階晶片設計可能首當其衝。

中國半導體補貼是良藥還是毒藥?

目前,中國市場因地緣政治因素受到的影響最大。有一派業界論點認為,由於中國遭受高階設備和材料的輸入限制,無法發展先進製程和相關產品,可能會轉而將資本投注在成熟製程的發展上,包括晶圓代工和晶片設計。這派論點認為,中國可以無上限地進行補貼,這將明顯增加中國業者的技術優勢,甚至超越台灣業者。

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晶片設計業者一直以來都集中發展低階、低毛利的產品,如驅動IC、觸控、指紋辨識和功率半導體等,因門檻相對較低,中國業者能夠藉由獲得政府補貼,犧牲毛利換取市場,一度拿下了極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然而,這些晶片技術現在越來越複雜,且要求更高的功能整合、更高的頻率,或者是必須擁有獨佔的技術,才能創造更高的獲利,中國晶片業者面臨的挑戰愈來愈大。儘管中國廠商試圖跟上技術腳步,但是,隨著外部技術來源的逐步被美國切斷,再加上中國與國際市場逐步分離,其與先進國家的技術水平差距開始顯現。

在這樣的格局之下,中國的補貼政策儼然已經無法改變競爭格局,甚至於這些補貼對於中國業者未必有益,舉例來說,出口退稅這種補貼普遍存在於中國晶片業者,這增加了業者的報價競爭力,但也造成了中國業者造假的習慣、營收灌水,無法反映真正的技術實力,業者也缺乏動力追求更先進的技術和獲利能力。

法規、地緣政治風險衝擊中國半導體

那麼台灣業者應該怎麼選擇?我們認為應該尋求替代市場,取代中國。這是因為中國市場雖然龐大,但也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中國政策和法規的變化常常給企業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而中國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各種低價競爭、山寨產品和侵權行為層出不窮,這些都給台灣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另外,中國以及美國之間的政治關係一直不穩定,可能會受到地緣政治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中國半導體實際上面臨的困難遠大於機會,由於國際大客戶已經紛紛從中國出走,且後續產品的生產也積極尋求非中國生產的晶片方案,避免資安風險,對台灣而言,反而是絕佳的機會。

補貼從來就不是競爭力的關鍵

台灣也有部分晶片設計業者認為政府應該更大幅度補貼,藉以增加業者的競爭力。不過以全球晶片設計業者來看,補貼從來就不是競爭力的主要來源,有競爭力的業者可以自行發展更具技術優勢的產品,增加獲利能力,而不是巴望著透過補貼來降低虧損,如果晶片設計能做到不賺錢,那也代表這個產業/產品不值得做了。

因此,台灣晶片設計業者應該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和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補貼上,或者盲目擴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另一方面,台灣廠商也需要加強與全球市場的聯繫和開拓,以求降低風險,並擴大市場份額和提高產品的國際化水準。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Written By
林 宗輝

媒體累積經驗超過15年。曾在Digitimes任職,擁有5年科技產業記者與技術編輯經驗、超過6年半導體產業分析工作經歷;曾在證券市場從事投資分析工作;曾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深科技)擔任研究經理;曾為財訊雙週刊撰寫產業與財經分析文章,現為波士頓Arthur W. Wood Company Inc公司半導體分析師。專長於半導體產品技術分析,市場規模估計、產銷追蹤預測、物料成本估計、技術優勢分析與競爭優勢及戰略分析等,對半導體產品技術與行銷手法有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