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英特爾聚焦CFET技術,展開1nm以下製程競賽
英特爾與台積電先後都發表了自己在未來製程3D化的規劃,英特爾在比利時ITF World 2023論壇上發表了2024年之後的製程技術規劃,而在數天後舉辦的台積電歐洲技術研討會上,台積電也同樣闡述其未來十年的製程發展方向。
CFET技術主導下一世代半導體製程競賽
互補場效應電晶體(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CFET)是IMEC在2022年所公布的新一代製程技術,它可解決未來先進製程所面臨的電流性能,可說是電晶體密度提升門檻的終極武器,因此成為英特爾與台積電兩家公司用來應對未來低於1nm製程需求的關鍵技術。
電晶體結構,或者是說電晶體上的結構已經接近物理極限,在閘極間距以及互連間距很難再進一步縮小,也就是說,平面製程技術已經很難繼續增加密度,如果要讓摩爾定律持續下去,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電晶體往立體的方向長。
簡單比喻,就像過去都市發展中,為了滿足越來越多人的居住需求,必須蓋更多的房子,但因土地有限,人們只好透過縮減道路寬度、房屋牆壁厚度,來增加可蓋房屋的數量。但縮減道路寬度和房屋牆壁有其極限,因此開始立體結構的樓房,解決更多人居住問題的同時,也能維持可靠的道路寬度與牆壁厚度。就好比在相同面積下,立體製程可以比傳統平面製程塞進更多電晶體,同時也能維持更穩定的電子訊號流動。
其實目前的晶片製造已經開始立體化,主要方法是在封裝層面的3D堆疊,比如台積電的3D Fabric技術或英特爾的3D Foveros。但未來走入電晶體層面的3D折疊,也就是前文提到的CFET,它將主導下一個世代的電晶體蓋大樓技術,並和3D封裝互相搭配,同步解決未來的電晶體密度與性能問題。
台積電高級副總裁張曉強在技術論壇上表示,他們正在開發新一代的CFET電晶體結構,作為奈米片(Nanosheet)的後繼者,成為未來新製程的基礎。而考慮到基於閘極全環(Gate-all-around,GAA)架構的Nanasheet會在2nm以及之後幾代製程產品中使用,台積電會對CFET技術進行十年的長期規劃。
英特爾也有類似的佈局,除了基於GAA的納米片電晶體(RibbonFET)會應用在未來的20A與18A製程(相當於2nm與1.8nm),未來更先進的製程也會導入CFET技術,從而有效增加電晶體密度。
照片提供:TSMC